Monday, July 14, 2008

《椰子屋》

《椰子屋》双月刊首创号是在22年前的7月1日。

原本也没太注意这本初出版的年青阅读刊物,但就在翻开了几页后,便发现阿乱写的<释放孤独>,于是便买了下来。

原来庄若是《椰子屋》的编辑之一。而《椰子屋》是继《学报》之后所出版的阅读刊物。我也成了《椰子屋》的读者。

想必当初庄若和一班志同道合的年青人也只是想恁着热诚心态,做自己爱做的事情,享受与年青人交流、分享写作的喜悦。但要办刊物出版社应该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,6年后,《椰子屋》也成了绝版。

引用林子祥出《林子祥创作+流行歌曲》专辑,在接受香港某电台访问时所说过的一句话:“能够做到你一直想做的事情,而又不想其他人的想法,那就是“刺激”。。。”

我想很多人都没有胆量或是机会寻得那份“刺激”。

林子祥做到了。

庄若应该也是做到了。

约6年后,在《南洋商报~试听室》看到庄若写的<祈望林子祥>。。。

Sunday, July 6, 2008

一个歌手代表一个时期

我爸爸年青时听周璇到后来蔡琴的歌、到现在的“南音”。

我哥哥早期听刘文正、黄露仪、Bee Gee、Abba到后来巫后启贤的歌、到现在的???

我学生时期听从费玉清到后来林子祥的歌,到现在还是林子祥的歌。

我小学侄女、外甥听蔡依琳、光良的歌。

而比我小一岁的阿茂却笑着说他“年青时期” 是听S.H.E.、TWINS的歌。

当然不是啦!阿茂早期听叶倩文、蘇慧倫、陈慧娴、陈淑桦、李宗盛的歌。到后期听张惠妹、王菲的歌。到现在手机常响起鄧麗君的歌:“。。。任时光匆匆流去, 我只在乎你,心甘情愿感染你的气息,人生几何能够得到知己?。。。” 听歌变成了多样化。

有时扭开收音机电台播放了很多首新歌,我只记得旋律,却不知歌词在唱些什么。

一个歌手代表一个时期。有些听众会听多样化的歌,有些听众则是听了几十年仍是选择听同样的一个歌手。